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〇 武汉大学秋景

犹忆当年进课堂,枫林飒爽菊初黄。

登山每见湖云远,傍树常疑倦鸟藏。

秋色招摇春色懒,先生殷切后生狂。

欣逢四海翻新页,便把残灯对晓霜。

这是我为母校武汉大学写的七律之一。

其中故事,则是当时情景。

入学

1978年,我以同等学力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。

楚天空阔。秋季的珞珈山层林尽染,古老的学府黉宇皇皇。看着湖光山色和青松翠柏,我们这些忝列门墙的新生不免忐忑,又有些张狂。

的确,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。整整荒废了十年,先生们青春焕发,恨不得将满腹经纶和盘托出。得到深造机会的学生们,则如饥似渴,夜以继日。所以,我化用张仲素“楼上残灯伴晓霜”句,称为:便把残灯对晓霜。

当然,我们渴望的,是真才实学。

如果照本宣科,言不及义,学生们是要拂袖而去的。

有次,学校请来一位名家。只不过他老人家的说法朴素了点,听讲座的学生就纷纷退场。有趣的是,老先生泰然自若,照讲不误。主持讲座的童懋林副校长也面不改色,只当没有看见,事后还不追究。

(详见《我在母校武汉大学》一文)

哈哈!秋色招摇春色懒,先生殷切后生狂。

其实,那位老先生的观点虽然朴素,却是真知灼见。

说来,我们那时还是少不更事。

后来才知道,先生们当年,那叫一个书生意气,风华正茂。

〇 1936年武汉大学的毕业生

穿白袍的是胡国瑞先生

(照片由胡晓晖提供)

我入学时,中文系招研究生,只有两个专业,古代汉语和古典文学。古代汉语那边,周大璞先生讲训诂,李格非先生讲音韵,夏渌先生讲文字,皆为一时之选。我们古典文学,胡国瑞先生、吴林伯先生、王启兴先生、刘禹昌先生、苏者聪先生、吴志达先生、毛治中先生,也是豪华阵容。

〇 导师和研究生

后排左起:吴林伯先生、周大璞先生、胡国瑞先生

易中天、付生文

前排左起:毛庆、何念龙、李中华

但,真正让我终生受益的,是先生们的“求是”精神。

求是

求是,就是实事求是。

实事求是,则是根据实证,求索真知。

这就需要研究者和评判者,都能正确理解“实事求是”的精髓。

1981年,我的学位论文进行答辩。

答辩委员会主席,是胡国瑞先生。

〇 胡国瑞先生

(照片由胡晓晖提供)

论文的指导老师,是吴林伯先生。

〇 吴林伯先生

胡国瑞先生和王启兴先生,其实也进行了指导。

评审专家,则既有校外的,又有系外的。

校外,是山东大学牟世金先生。

系外,是哲学系的刘纲纪先生。

两位先生跟吴林伯先生既不同门派,也不同观点。答辩会上,我还仗着年轻气盛,与纲纪先生当面顶了起来。

结果怎么样呢?

正如《我在母校武汉大学》一文中说过的,牟先生和刘先生给我的评分都是优,丝毫没有门户之见。因为先生们看重的不是观点和结论,而是求索的过程和水平。只要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知,而且证据充分,论证严密,他们就给高分。

也就是说:

如何求,比“是不是”更重要。

事实上,每个人对“真知”的理解是不同的,尤其在人文学科。比如《红楼梦》的主题,恐怕就没有标准答案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。作者自己都说你未必理解得了,你偏说你的结论是真知,岂不搞笑?

拓新

我的学位论文,课题是《文心雕龙》的美学思想。

这篇论文经过修改,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,胡国瑞先生写了序言。

胡先生又约见刘道玉校长,跟校长说:人才难得。

于是,刘校长向教育部请求,将我留在了母校。

专业,也变了。

变化是自然而然的。

以《文心雕龙》为题,就是从文学转向了文论。

研究其美学思想,又从文论转向了美学。

美学归根结底关于人,关乎艺术,这就有了《艺术人类学》一书。

〇 《艺术人类学》初版书影

这本书,荣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
黑格尔说过,哲学就是哲学史。

同样,美学就是美学史。

因此,要弄清中国美学史,就必须弄清楚中国史。

转向历史,也很自然。

何况,我们专业的研究方向,原本就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。

胡国瑞先生,也是写过《魏晋南北朝文学史》的,那是1949年以后第一部断代的文学史。

研究魏晋,当然也要知道三国。

〇 易中天《品三国》

日文版、韩文版、越南文版和泰文版

只是这一转向,一发不可收拾。

直到长篇小说《曹操》出版,才算是回到了文学。

也许,这可以算是遵循了“拓新”的校训。

做人

事实上,我后来虽然离开了母校,却始终没有离开恩师的目光。若有成就也当归功于母校和先生们的培养,尤其是在做人方面。我仍然清楚地记得,五十年金婚纪念日,胡国瑞先生和师母在自家阳台橘子树前拍了张合影:

〇 照片由胡晓晖提供

拍完,先生写了《鹧鸪天》题照:

莞尔骈肩两妪翁,艰难五十岁年同。

今朝共向绿荫下,消得枝头满树红。

身外事,马牛风,人生何处计穷通。

尘间信有神仙侣,修短盈虚一笑空。

是的。功名利禄不过身外之物,与我等风马牛不相及。

别人的说三道四,又何妨一笑了之。

这就不但是教我们读书,也是教我们做人了。

如此师恩,当涌泉相报。

因此我在多年前,便捐款并集资设立“胡国瑞奖学金”于武汉大学文学院,以感恩母校,感恩先生!

感恩

1993年,我代表厦门校友会为母校写了一首《满庭芳》:
 

飒爽金秋,珞珈鹭岛,木棉丹桂齐芳。

海峡遥颂,华诞百年觞。

指点风云世纪,回首处,话尽沧桑。

终难忘,切磋砥砺,度午暑晨霜。
泱泱。融贯了,美欧科技,魏晋文章。

更咸集莘莘,国栋邦梁。

四海琼林广树,拓黉宇,再造辉煌。

千秋业,弦歌共舞,大道正康庄。

今年,我又写了七律两首,其二是:

诸生有幸列门墙,似海师恩怎测量?

桂子三秋呈蜜酿,松涛百岁颂华章。

自强弘毅良医出,求是拓新水利长。

文法理工齐向上,满园春色满庭芳。

注:自强,弘毅,求是,拓新,为武汉大学校训。2000年,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、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。

两首七律合成一幅,就是这样:

这幅字,我送给了阮立平校友,感谢他为老校长出版文集捐资五十万。

后来,又写了《母校颂》四言一首:

珞珈之上,建我学堂。醴泉冽冽,黉宇皇皇。

湖腾紫气,山显荣光。云蒸霞蔚,凤集鸾翔。

樱冠桂冕,梅舍枫窗。凯风细雨,淡彩浓香。

木铎朗朗,和铃央央。如切如磋,有圆有方。

开来继往,日就月将。厚积薄发,源远流长。

士人弘毅,君子自强。拓新求是,席珍永芳。

这幅字,我送给了曾文涛校友,感谢他为“胡国瑞奖学金”捐资一百万。
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59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