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文|押沙龙

我有本新书上市了,书名叫《读水浒》。

所以你看,这是一个推广贴。编辑告诉我,应该在这里插上一个购买链接,我就把它放在下面。



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,你现在可以直接点击它。如果你不感兴趣,你可以选择现在退出,当然我更希望你接着往下看,因为我确实有些话要说,这些话跟这本书有关,但也不仅仅和这本书有关。
 

01

我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本书?


这是一个很俗套的问题。我应该这么回答:因为《水浒传》非常非常了不起,非常非常重要,我希望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本书,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等等。

但这不是事实。

因为写这本书的时候,我完全没有想到弘扬传统文化,也没想到《水浒传》的重要性。事实上,写它是非常偶然的事情。
 

我就是很偶然地写了一篇关于林冲的文章,有的网友留言让我接着写,我才开始仔细打量《水浒传》这本书。事实上,是在一篇又一篇的写作过程中,我的心才陷了进去。

是的,我的心有一部分确实陷了进去。在这本书里,我有很多感情投射,就像写到朱仝的那一篇的时候,我心情激荡,难以自持,有一种巨大的悲伤感,觉得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。

就这样,我把它写完了。
 

02


我看过一些解读《水浒传》的书,当然有些写得很好,但不是我想要的。从社会角度,从管理角度,从历史角度,我们都可以分析《水浒传》,但我最想要的还是从人性的角度。

说人性也许有些矫饰浮夸,那就说是“人”吧。


人的忧伤,喜乐,哀愁,无奈。光明,黑暗,血,死亡,还有悲悯。

中国最好的古典小说几乎都有悲剧色彩,就连《西游记》也不例外。而《水浒传》是一场特别巨大的悲剧。豪爽慷慨、替天行道、快意恩仇,都是镀在大悲剧外面的一层虚假的薄膜。它的真实面向是命运的罗网,是挣扎的人生,是泼在黑夜里的一碗血。

为什么《读水浒》的封面是黑色加红色?

这就是原因。

我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说,《水浒传》就像一个残酷的实验,把人置于非常极端的环境里,描写他们的反应,“这有点让我想起中学里见过的解剖青蛙。在电流的刺激下,青蛙发出种种悸动,最终暴露出生理的秘密。”你也许会觉得夸张,那么你读了我这本书以后,也许能够理解我的这种感受。
 

03


拿到样书以后,我自己翻读了一遍,最大的触动倒是那篇《十八岁的少年血》。那篇写的是史进。史进是一百单八将里最早出场的人物,可是说是整本《水浒传》的迎宾者。但《十八岁的少年血》却是我全书里写的最后一篇文章。

也就是说,《读水浒》和原著的顺序是倒置的。但正因为倒置,我才更有触动。我在解读了那么多悲剧之后,返回头看《水浒传》的迎宾者,发现一切竟曾如此青葱和阳光。史进故事的开头,是风、月、松树、莎草,是全书中最优美的段落。盛夏之时,年轻英俊的史进坐在打麦场里纳凉,松林吹来阵阵清风,一切都安详恬淡,无忧无虑。

清风过后,故事一步步走向黑暗与血腥。命运翻出了底牌,一张张也都是那么狼藉不堪。

我们顺着命运的河流漂流而下时,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。但如果我们倒置顺序,逆着命运之河回到开端,就会感觉到它骇人的残酷。
 

有时候,现实生活不也是这样吗?
 

04


这些人物的生命都曾是一点点灯火,在后来,它们渐次熄灭。有的是在征方腊的时候,而有的灯火在此之前,其实就早已熄灭了。生命早已经抽空为躯壳,灯光早已幻化为磷火,只是当事人不曾自知而已。

就像那位深陷梁山狗镇的扈三娘。

我不想把一切说得太过悲伤,所以《读水浒》里也有光明,有的时候甚至是耀眼的光明。光明就像世间的一切一样,终会消亡。但它亮起的刹那,命运之神的僵硬脸上也会泛起花火吧!


一定会的吧。

一朵莲花绽开,可以照亮三界黑暗,一定会的吧。
 

你看,《读水浒》里没有解读密码,没有细思极恐,只有人和命运的羁绊而行。命运怎么对待人,人怎么看待命运,而我们又怎么看待这些人。

我知道,我上面写的这些话有点过于抒情而伤感,编辑也许会不赞成,觉得会吓走你们这些读者,她会让我解释《读水浒》本身并不是这么悲伤的书,而是有趣的书、生动的书等等等等。也许我应该这样,也许我还应该举出书中的逗乐段子。
 

但是,回顾我写这本书的过程,最大的感受真的就是悲悯,难以遏制的悲悯。

我只希望没有影响到大家从阅读中体验到的乐趣。

05

说几句题外话。
 

我现在已经是个45岁的中年人。也许是因为岁数的缘故,我现在经常会有孤独的感觉,不是生活上的孤独,生活上我并不孤独。这种孤独是心智上的孤独。

我往往会觉得自己珍视的一切也许不被大家所珍视,自己相信的一切也许不被大家所相信。悲悯成为一种被遗忘的情感,共情成为一种过时的风气。这也许是事实,也许是岁数带来的幻觉。


但正因为这样,写书对我有了一种额外的意义。我当然希望它获得市场的成功。想到那么多书堆在一起,我也忍不住忧虑它们怎么可能全部卖掉。但是我同时还希望获得读者的认同,这种认同不是对我写作水平的认同,而是对我心智的认同。

寻求这种认同,其实是寻求一种确证,证明我在心智上并不孤独。世上还有很多人和我有类似的情感,类似的观念,类似的审美。


而我所珍惜的一切,并没有被时间簸去。

这越来越不像一个推广帖了。那么原谅一个中年人唠叨的废话吧,原谅一个中年人心智上的孤独感吧。

最后,还是让我再次插入购买链接,结束这漫长的独白吧。

谢谢你们的阅读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45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