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情感的传达,是人之为人的必需

     情感是可以传达的: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,可以用某种方式把自己的爱传达出去,使他人同感此爱;一个心中充满恨的人,也可以用某种方式把自己的恨传达出去,使他人同感此恨。

情感也是必须传达的:一个人心中有了喜悦,总是要把这喜悦说出去,让他人分享;一个人心中有了悲痛,也总要找人诉说,请别人分担。每一个心理正常的人,都不但总是要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情感,而且也总是会希望别人向自己传达情感的。

一个有了情感却无人诉说的人固然是不幸的,一个从来不曾被看作诉说对象的人也同样是可悲的。一个人活在世上,如果从来没有人和他交流传达情感,向他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,那么,他就活得不大像人了,因为这意味着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,谁也不把他当人看。

然而,情感的传达并不容易,因为情感是主观的。

情感的主观性十分明显。

情感不能强迫,不能替代,不讲道理,也无法忘记。你可以不准一对夫妻离婚,但不能命令他们相爱;可以“说服”一对恋人分手,却永远无法抹去他们心灵深处对爱的回忆。人们并不会因为认识到最好应该爱某一个人,就真的会爱上他;也不会像电脑一样,只要输入了恨的程序,就会去恨“该恨”的人。因此,情感可能是片面的,却不可能是不真实的。

〇 弗拉戈纳尔·《恋人的花冠》

一个人可能有假面具、假姿态、假思想,甚至可能有假表情,但不可能有假情感。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没有悲痛时体验到悲痛,在并不喜悦时体验到喜悦。反之,只要他有了体验,那么,哪怕他并不知道这体验从何时而起(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),或不知那体验该如何表达(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),也仍然已经有了某种情感,因为这种情感已为他的内心体验所证明。情感既然只能由每个个体的内心体验来证明,当然也就无法作伪。同理,情感既然是主观的、为个体所独有的、不可伪造的,那么,要想让不同的人体验到相同的情感,就几乎不可能。

     但是,人又不能不传达情感。因此,我们还必须对情感做进一步的分析。

〇 弗拉戈纳尔·《恋人的花冠》

情感可以传达而且必须传达,说明情感有普遍性;情感只能由每个个体的内心体验来证明,又说明情感是主观的。主观的,就是个别的,不可能有普遍性;普遍的,就只能是客观的(比如概念、公式),不可能有主观性。主观而又有普遍性,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。

情感的悖论,深刻地根源于人的确证的悖论。

人的确证无疑是一个悖论

首先,只有人才有确证的需要。那么,当人还没有得到确证时,他是不是人呢?如果不是,他就没有这种需要;如果是,他又无须证明。其次,人的确证究竟是“自证”还是“他证”呢?一个人,如果连自己都不能证明自己是人,那么还有谁能够证明?如果他自己就能证明自己是人,那么还要证明干什么?第三,人的确证靠的是什么?靠确证感。确证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?主观的。主观的东西,怎么能够提供客观的证明呢?但确证感如果不是主观的,它又不成其为确证感。

产生上述悖论的原因,就因为人不像动物那样,单纯只是自然的存在物。人是双重地存在着的:既是自然的存在物,又是社会的存在物;既是个体的存在物,又是类的存在物。

作为社会和类的存在物,他是人,而且只能是人,因此他有确证的需要;作为自然和个体的存在物,他又有待证明,并可能因失去证明而不成其为人。因此,人必须确证自己是人,而且,这种确证还必须借助于一个对象或中介。对于有意识的人来说,可以把对象看作自我,所以对象的证明也可以被看作是人的“自证”;而对象又不是自我,所以对象的证明又是“他证”。至于要让主观的确证感(情感)提供客观的证明,也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把它变成客观的或可以被看作是客观的东西。

情感的对象化

把主观情感客观化的活动,就叫作“情感的对象化”。情感的对象化,是美和艺术的心理学秘密,它不但证明了美和艺术是“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”,而且回答了是人的哪一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—— 关于这一点,我们以后还要讲到。现在要指出的是:情感不但可以对象化,而且必须对象化。因为情感在本质上是同情感。所谓“同情”,就是人在一个对象上体验到和自己相同情感的心理过程。显然,如果情感不能对象化,则这种体验就是不可能的。情感在本质上又是人的自我确证,而人的自我确证又必须有一个对象。所以,如果情感不能对象化,则人的自我确证也是不可能的。

     情感的对象化首先是一个心理过程。事实上,只要一个人通过某种方式(比方说“移情”)在一个对象上体验到了和自己相同的情感,他的情感也就对象化了。但这只是“体验”,不是“传达”。传达是要让他人也体验到和自己相同的情感。所以,这个对象还必须是能为他人所接受,能够让他人的情感也对象化的。显然,正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确证要有一个中介一样,情感的传达也要有一个中介。

〇 伯恩·琼斯《废墟里的爱情》

事实上,由于情感是主观的,个体也是有差异的,因此,当两个人的心灵直接相撞时,他们的情感便有可能只是相互指向,同时又相互错过的。我送给你一件礼物,原本是要表达我的爱,然而引起的却可能只是感激,而非相同的爱;他做了一个侮辱性的动作,几乎肯定只会引起你的愤怒,而不会让你感到同样的轻蔑。因此,要在人与人之间实现情感的传达,就必须有一个能够引起、产生和体验共同情感的东西来做中介。这个中介,我们就称之为传情的媒介。

可以充当传情媒介的对象很多,比如工具就是。所以,工匠之间互赠工具,战士之间互赠武器,是一种很重的情分。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相互之间的敬重和信任,而敬重和信任则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确证。但是,这种传情还十分有限,它往往只限于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,而情感的传达却是全人类的事。因为只有通过情感的普遍性传达,个体才能在自己和别人那里都体验到一种普遍的“人的快乐”,从而确证自己是人,社会也才能把一切个体的个别情感和独特体验都包含于自身,从而确证自己是“人的社会”。

〇 弗拉戈纳尔·《赢得的吻》

所以,人类不但要交流传达情感,并且还要为此生产和制造传情的媒介。这不但因为这件事情事关重大,也不仅因为现成的媒介不敷使用,还因为人的确证原本是通过劳动实现的,人实现自我确证和相互确证的需要,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。因此,确证的方式和对象,即便不是劳动,总也要类似于劳动或类似于劳动产品才好。

毫无疑问,这是一件必须专门去做的事情。也就是说,这种活动必须是专门的,这个媒介也必须是专门的。劳动、科学、道德、政治、宗教等显然都不足以当此重任,因为它们的本来目的都不在于此,而且它们作为人的确证,还必须还原为确证感。那么,除了艺术,又有谁能完成这一使命?

因此,艺术的任务,就是专门为实现人的确证而进行情感的传达,并为此生产制造传情媒介;而这种为了人的确证特地借助一个媒介去进行情感传达的冲动,就是艺术的“第一推动力”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——本文选自易中天《艺术人类学》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68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