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从西土来的,不光是葡萄、石榴、唢呐、琵琶、胡豆、胡椒、胡萝卜,还有佛。 

佛也是舶来品。中国本土有鬼,有神,有仙,没有佛。鬼神都是死人。一个普通人死了,就变成鬼;如果死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,一个于国于民有大功劳的人,比如夏禹什么的,就变成神。

鬼与神,不过是灵魂的两种不同待遇,或两种不同存在方式。鬼投胎,神附体;鬼作祟,神降福。至于仙,则是活人。只因为得了道术,或服了丹药,变得长生不老,或者可以肉体飞升,平步青云,也就成了仙。

〇 黄永厚《石佛顶》

佛也是活人,释迦牟尼就是活着的时候成佛的。成佛也不是长生不老,或者法力无边,而是有了“觉悟”。佛,就是觉悟者。

不过不是一般的觉悟,而是悟得了无上正等正觉;也不光是有觉悟而已,而是能够做到自觉、觉他和觉行圆满。

但不管怎么说,无非也就是觉悟。“觉悟”这个词,我们现在是用得很多的,却很少有人知道是从佛教中来的。

〇 清·姚文瀚《释迦牟尼佛轴》

从佛教中来的词很多,比如“五体投地”也是。中国古代只有三跪九叩,没有五体投地。

五体投地即双膝双肘和头着地,是古印度的最高礼节,佛教沿用。又因为行此礼时要用头顶尊者之足,所以也叫“顶礼”。至于“膜拜”,则是举手加额,长跪而拜,许多宗教中都有此礼。

后来,人们便用“顶礼膜拜”表示极度崇拜,用“五体投地”表示极其佩服,也不知道它们是从佛教中来的。

〇  李华摄影

其实早期影响最大的外来语,就要算这佛国梵音了。我们现在常常会说诸如“祝大会圆满成功”一类的话,这“圆满”二字,就是佛教用语,指无所欠缺,十分完美,比如功德圆满。

佛教喜欢说“圆”字,比如圆通、圆融、圆成、圆觉、圆寂都是。圆通即无偏缺(圆),无障碍(通);圆融即圆满通融;圆成即圆满成就;圆觉即圆满的灵觉;圆寂即圆满的寂灭,也叫涅槃(梵文Nirvana的音译)。

涅槃不是死。一个和尚或僧人死了,就说他“涅槃”“圆寂”,那是拍马屁的话。真正的涅槃,是指一种非生非死、亦生亦死、超生超死的最高境界。

〇 南宋·陆信忠《佛涅槃图》(局部)

超越了生死,也就超越了时空。什么劫波,什么刹那,也都不在话下。劫波是梵文kalpa的音译,刹那则是梵文ksana的音译。

佛教时间概念很强,计算也很精确,长短远近都有具体的说法。其中劫波时间最长,大约四百三十二万年为一劫;刹那时间最短,大约九十刹那为一念。一念之差,也可能万劫不复。一劫不复尚且可怕,何况万劫?

要知道,一劫之后,是会有劫火出现的。“世界终尽,劫火洞烧”,只留下一片“劫灰”。“眼看朝市成陵谷,始信昆明是劫灰”,这是很恐怖的事。所以“劫”之一词,又引申为灾难,如劫难、劫数、浩劫、劫后余生等。一个人,如果命中注定要遭此灾难,就叫“在劫难逃”。相反,若能做到“历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”,则可谓幸甚至哉。

〇  李华摄影

涅槃也不是成佛的目的。成佛的目的是“普度众生”,也叫“慈航普度”。慈航就是幸福的航船。佛教管爱护众生、给予欢乐叫“慈”,怜悯众生、拔除苦难叫“悲”。因此“慈悲”就是“与乐拔苦”。这当然是佛菩萨的任务,只有他们才有此大慈大悲,也只有他们才有此“神通”。

神通”一词,也来自佛教。佛教有“五眼六神通”的说法。五眼即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,六神通即神足通、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漏尽通。这些词我们也都借用,比如肉眼凡胎、慧眼识珠、神通广大、手眼通天等等。此外,像因果、因缘、缘起、报应、不二法门,都是佛教名词,现在也都变成人们的口头禅了。

〇 宋·苏汉臣《灌佛戏婴图》(局部)

口头禅也和佛教有瓜葛。禅,是梵文Dhyana音译“禅那”之略,意谓“静虑”,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式,也叫“禅定”(即禅与定的合称),而主张用禅定来概括佛教全部修习的宗派就叫禅宗。禅定讲“心注一境,正审思虑”,禅宗讲“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”,都不需要多说话。如果整天喋喋不休,或并无觉悟,只会说些禅语,那就是“口头禅”了。

禅宗主张“见性成佛,道体心传”,怎么会整出个“口头禅”来呢?

就因为佛教有“觉他”的任务。这就要“启智开悟”,也就是启迪智慧,使人觉悟

〇 明·吴彬《佛像图》(局部)

顺便说一句,“智慧”和“觉悟”一样,也是佛教名词。汉语中原来也有这两个词,但没有什么太深刻的意义。觉悟基本上是觉醒、醒悟的意思,不是悟得无上正等正觉;智慧则主要是聪慧、智谋的意思,也不是把握诸法真如、涅槃成佛的特殊认识。

这种特殊认识或最高智慧又叫“般若”。般若读如波惹,正如南无(致敬、礼赞、皈依)读如拿摩,都是梵文的音译;而把智慧和聪明区别开来,则正是佛教的高明之处。

智慧不同于聪明,也不同于知识。聪明多半不大,叫“小聪明”;智慧一定不小,叫“大智慧”。知识属于社会,智慧属于个人;知识可以授受,智慧只能启迪。所以,要启迪他人的智慧,首先自己就得有大智慧。

〇  李华摄影

而且,要悟得无上正等正觉,就得“破执”。执,就是执着,也就是不开窍,认死理,非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可。执则迷,迷则不悟,叫作“执迷不悟”。执迷不悟也是禅宗用语,现在也变成了我们的口头禅。

禅宗大师们要破执、启智、开悟,弘法时就不能教条主义地照本宣科,得说些让人觉得耳目一新、豁然开朗、恍然大悟的话才行。比如什么“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”啦,什么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啦,都是。

这些惊人妙语即便不能真正使人觉悟,至少也让人觉得新鲜好玩,大家也都会跟着学。久而久之,也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。

——本文选自《大话方言》

《大话方言》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65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