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讲魏晋风度,最深刻、最精彩的,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,叫 《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》,是先生1927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的演讲。有了这篇演讲,我们再来讲同一话题,是注定吃力不讨好的。

所以今天呢,我得讨点巧,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,便不讲或者少讲。没说过的呢,可以发挥一下。这一点,请大家多多原谅! 那么,所谓“魏晋风度”,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呢?

〇唐·孙位《高逸图》

怪异的风度。怎样怪异?不妨举例说明。比方说,大家都知道,在东汉末年,建安时期,曹操掌权那会儿,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,号称“建安七子”。其中一位,叫王粲。另外,则有孔融、陈琳、徐幹、阮瑀、应玚、刘桢。

东汉建安二十二年的春天,王粲去世了。按照习俗,一个人去世了以后,总要有一个悼念的仪式,要有一个葬礼。王粲的葬礼,曹丕参加了。当然,这个时候的曹丕,还不是太子。曹丕是建安二十二年十月,才成为魏太子的。但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春天,他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,官居“五官中郎将”,而且“为丞相副”。何况,他还是曹操的儿子。

这样一位大人物,来到葬礼的现场,按照我们的想象,总该有一个什么悼词啊,讲话啊,等等。但他说什么呢?他说,大家都知道王粲生前,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驴叫。现在他走了,我们每个人都学一声驴叫,给他送行吧!于是,追悼会上就是一片驴叫。这个事,现在看来真是匪夷所思。哪有一个相当于副总理的官员,去参加一个作家的追悼会,还学驴叫呢? 而且这个学驴叫的事,后来还又发生了一次。当然,这时已经不是东汉末年,是晋了。去世的名人,则叫王济。王济,字武子,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,最后官至太仆(部长级,九卿之一)。

王济去世以后,几乎所有的名人都来悼念他。最后来的一个朋友,叫孙楚,也是名士。孙楚来了以后,先是大哭了一场,大家也都跟着哭。哭完以后,孙楚就跟逝者说:老兄啊,你生前最喜欢听我学驴叫。今天,我就再学一回吧!于是,他便学了一次驴叫。因为他学得非常像,那些来参加追悼会的朋友,便都笑了起来。孙楚说什么呢?孙楚说:唉!武子啊武子,老天爷是怎么回事啊?居然让这帮人活着,让你死了! 大家或许会说:真有这事吗?瞎编的吧?是不是真有,我不知道。要说瞎编,那也是刘义庆。刘义庆是南朝刘宋的临川王,《世说新语》的作者。上面讲的两个故事,就记录在《世说新语》的《伤逝》篇。

这本书,记载了东汉末年到刘宋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。魏晋风度,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。今天讲的,就大多来自这本书,还有刘孝标作的注。刘孝标的《世说新语注》与裴松之的《三国志注》、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、李善的《文选注》,同为“四大名注”,不可不注意的。

〇清·俞龄《竹林七贤图》再说一个人,刘伶。刘伶也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前面说了,王粲是属于“建安七子”的。这时,还要算是汉。刘伶则是“竹林七贤”之一。也是七个人,嵇康、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阮咸、王戎。这时,是魏。

刘伶这个人,长得不咋的。《晋书·刘伶传》的描述,是“身长六尺,容貌甚陋”。跟诸葛亮的“身长八尺,容貌甚伟”(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),刚好相反。所以,诸葛亮是标准的帅哥,刘伶则是典型的丑男。丑男而为名士,在“以貌取人”的汉末魏晋,并不太多。 刘伶这个人,喜欢喝酒。他的代表作,就叫作《酒德颂》。《晋书·刘伶传》说,他最喜欢做的事,是坐一辆鹿车,车上装着酒,到处乱走,走到哪儿喝到哪儿。这还不算离谱。更离谱的,是他让一个工人,扛把铁锨,跟在后面,道是“死便埋我”。有一次,这位老兄喝醉了酒,跟人家吵起来了。吵着吵着,就要动手。等到对方卷起袖子来的时候,刘伶却说,您那尊贵的拳头,放我这鸡肋骨上,委屈了吧(鸡肋不足以安尊拳)!人家一笑,就不打了。看来,刘伶长得虽然难看,性格倒是可爱。搁在今天,没准有美眉喜欢。 可是他夫人受不了。他夫人说,你这样喝下去,是不行的,你把酒戒了吧!刘伶说,我这个人,意志比较薄弱。依靠我个人的力量,这个酒可戒不了。要不这样吧,你准备一些酒肉,我来拜神,请神帮我戒了。他老婆说行,就备了些酒肉,供在神龛下面。

刘伶就跪下来说:老天爷生了刘伶,酒就是他的性命(天生刘伶,以酒为名);一次喝一大杯,只有酒能解醉(一饮一斛,五斗解酲);女人的话,怎么能听(妇人之言,慎莫可听)!又把敬神的酒给喝了。这事《晋书·刘伶传》和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,都有记载。 最离谱的一件事,是他喝醉了酒,会一丝不挂坐在家里。他的朋友责备他,他却说,天地就是我的房屋,房屋就是我的衣服,你们为什么要走进我裤子里来(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)?这也是非常典型的魏晋风度。〇《高逸图》刘伶

第三个例子,讲东晋有一位大将军,叫桓温。桓温很能打仗,也是一个野心家。公元347年,他带领东晋的军队,把盘踞在蜀地的一个小政权叫成汉国的,给灭了。成汉国的皇帝叫李势。桓温灭了成汉以后,就把李势的妹妹纳为小妾。李势的妹妹非常漂亮,桓温也非常宠爱她,把她藏在自己的书房里。这事在当时,也算稀松平常。

可惜,桓温的夫人却非同一般,是东晋明帝的女儿,叫南康长公主。公主怎么能够容忍自己的丈夫纳小妾呢?知道以后,勃然大怒,带着自己的婢女,拿着刀就冲进去了,要杀了这小妖精。

公主冲进去的时候,李势的妹妹正在梳头(据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和刘孝标的注,李势妹妹的头发非常长,一直拖到地上。皮肤呢,像玉一样),看见公主冲进来,还是不紧不慢继续梳头,头发梳好,盘起来,这才起身,向公主道了一个万福。然后,“神色闲正”地说了一段“辞甚凄惋”的话。她说:

我的国家被你丈夫灭了,我的家庭也被你们毁了。我根本就没有心思要什么荣华富贵,当什么大将军的小妾!如果公主今天肯开杀戒,那就是成全我了(国破家亡,无心至此,今日若能见杀,乃是本怀)。

这下子公主感动了。她把刀往地下一扔,冲过去抱着李势的妹妹说,好孩子,你实在是太漂亮了,你实在是太可爱了,连我看见你都心疼,何况我们家那个老色鬼呢?他哪儿扛得住啊(阿子,我见汝亦怜,何况老奴)!从此,公主对李势的妹妹非常之好。这也是不可思议的事。 还有两件事情,也很搞笑。

第一件,是王浑的故事。当时叫王浑的,有两个人。一个是大名士王济的父亲,一个是大名士王戎的父亲。这里讲的,是王济的父亲。王济,前面刚刚讲过,就是晋武帝那个喜欢听朋友学驴叫的女婿,《世说新语》里面有很多他的故事。

他父亲这故事,在《排调》。说是有一天,王浑跟他夫人两个人坐着,看见他们的儿子王济从院子里走过。王浑就对他夫人说,能生这样一个儿子,这辈子够本了!他夫人说,哼,这也就是嫁给了你。要是嫁给你弟弟王沦,我生个儿子比这还棒! 另一件事,也是生儿子。记载这事的,也是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。生儿子的,则是晋元帝司马睿。皇帝生儿子是大事啊!皇家后继有人了嘛!于是晋元帝就大宴群臣,庆祝。朝廷的官员,也都给封赏。这时,有个官员叫殷羡的,就站起来说,陛下诞育皇子,普天同庆,臣等深感喜悦。只不过陛下赏赐这么多,臣等无功受禄,很惭愧啊!晋元帝说,你惭愧什么!朕生儿子的事情,还能有你的功劳? 这就是所谓“魏晋风度”了。挺好玩的,是吧?实际上,刚才讲的这些故事、这些人,也并不都怪异。真正怪异的,只有一个刘伶。

学驴叫的两个故事,其实可以叫作“洒脱”。生儿子的,可以叫“风趣”。南康长公主,则可以叫“豁达”。这些看似荒诞或者匪夷所思的故事,其实体现了一种价值观,一种崇尚和追求,那就是:真性情,高智商,美仪容。

魏晋时期的三大崇尚——真性情、高智商、美仪容,具体表现在哪里呢?我在《中国人的智慧》这本书中有逐一说明。

《中国人的智慧》

除「魏晋的风度」外 还包含周易的启示、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、老子的方法、禅宗的境界理解中国智慧的精妙习得为人处世的道理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51篇文章 6天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