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〇甲骨文的礼

〇金文的礼

〇汉简的礼

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华文明的特质和精髓,那就是礼。

特质在于礼,精髓也在于礼。

事实上,那些最古老的文明,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而来的文明,或者说第一代文明,其他几种比如古埃及、苏美尔、克里特和哈拉巴,都湮灭了,唯一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华文明。原因之一,就在于只有中华文明是礼乐文明。

可以说,礼乐文明,曾经让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
那么,什么是礼?

礼与仪

礼,开始的时候是一种仪式,叫礼仪。

不过,仪字原本没有单人旁,古文字是这样的:

〇甲骨文的义

〇金文的义

〇汉简的义

这个字,现在叫义,繁体字是義。

但,它又是仪,是仪(儀)的本字,也就是原版。

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是:己之威仪。

这个字,上面是羊,下面是我。

我,最早的意思却不是自己,而是兵器。

〇甲骨文的我

〇金文的我

〇秦简的我

一个人,头上戴着羊冠,手里拿着兵器,当然威风凛凛。

但,为什么是羊?

因为在原始时代,可以为人类大批量提供肉食和皮草的,是羊。

这可堪称“衣食父母”啊!

所以,与羊有关的古文字很多,比如:

〇甲骨文的美

〇金文的美

〇汉简的美

 

〇金文的善

〇汉简的善

〇秦简的群

这里面的善字,很明显下面是言。

美字下面的大却是人,大写的人。

很可能,他就是头戴羊冠、手持兵器的那个大人物。

因此,美与義密切相关——在人为美,在我为義,也为仪。

羊我为儀,羊人为美,羊言为善,羊多为群,善哉羊也!

实际上,头戴羊冠,手持兵器,正是一种仪式,目的则是族的生存。

由此可见,礼与善有关,或者说就是善。

比如成年礼

〇 胡永凯绘

成年礼的时间,男子二十,女子十五。主要动作是改变发型,也就是将原来往两边梳的头发集中起来盘在头顶,用簪子固定。

之后,贵族戴帽子,平民戴头巾,女孩只插簪子。

所以周代成年礼,贵族男孩的叫冠礼,女孩的叫笄礼。

不戴冠而戴头巾,其实是平民服饰。

周瑜身为将领而羽扇纶巾,相当于大学教授穿牛仔裤。

这是第一道程序:束发

第二道程序是取字

古人有姓有氏,有名有字。

名是百日那天由父亲摸着头取的。

字则要在成年礼这天由嘉宾来取。

名是卑称,字是尊称。儿童不需要尊称,有字就意味着成年,也意味着加入社会,因此取字的嘉宾往往还要发表训词。

第三是订婚

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,订婚往往在成年礼。

如果没有合适人选,女孩就只束发,不取字。

这就叫待字闺中

男孩则无论有没有婚娶对象,都要有字。

如果束发和订婚同时进行呢?

那就叫结发夫妻

很清楚,这个词的本义,是成年礼上束发之时结为的夫妻。

三道程序都有意义。

束发,表示成年以后就得约束自己,不能自由散漫。

取字,表示有了被尊重的资格,同时也要尊重别人。

定婚,表示将要成家立业,这是社会义务。

可见,在中国古代,权利和义务是由礼来确认的。

所以,礼的内容很多,甚至需要专门的学习。

那么,它的精髓,能不能一言以蔽之呢?

能。

孔子说,那就是爱。

或者说:仁。

礼与仁

不妨来看礼之一:三年之丧。

有次,孔子的学生宰予对老师说:

三年?也太长了点吧?

有一年就足够了。

孔子没想到还会有这种问题,也只好耐心地问:父母去世不到三年,就吃细粮酒肉,穿绫罗绸缎,看歌舞表演,听音乐曲艺,你心里好受吗?

宰予说:好受呀!

孔子被噎住了。

他说:如果心安理得,你就那样做好了!一个君子居丧时,因为心里面充满悲痛,吃东西没有味道,听音乐不觉得快乐,住在自己家里睡不着觉,这才要穿麻布衣服,吃粗粮野菜,住墓边草庐。你既然不难受,那就吃你的细粮,穿你的丝绸,听你的音乐好了!

宰予听完,一声不吭退了出去。

奇怪的是,孔子却没有骂他,只是伤心地自言自语说了一大堆话。

他说:宰予真是没有爱心呀!一个小孩子,生下来三年以后,父母亲才不抱他了。所以,那三年之丧,是普天之下都要实行的嘛!

原来如此。

如果没抱呢?

应该就不用。

〇 胡永凯绘

难怪孔子最后会说:

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?

这话也有各种翻译。

第一种:宰予难道就没有在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之爱吗?他怎么可以质疑三年之丧?

这是生气。

第二种:宰予不也跟别人一样在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之爱吗?他怎么会想到要质疑三年之丧?

这是惋惜。

第三种:宰予恐怕是没有在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之爱吧?要不然怎么会质疑三年之丧?

这是同情。

但不管怎样,三年之丧都源于三年之爱。

没有爱心,就谈不上礼。

所以孔子说:

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?

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
人而不仁如礼何?人而不仁如乐何?

——《论语·八佾》

一个人没有爱心,要礼乐有什么用?

爱,才是最重要的。

礼,则是爱与爱的回报。

不过,这需要表现。

表现形式,就叫礼节

礼与节

节,原本是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分,所以原本是竹字头:

〇金文的节

〇秦简的节

但,它很快就被赋予了道德意义:

未出土时先有节,到凌云处总虚心。

这样的道德品质,就叫节操

节操是要求自己的,对待他人的是礼节

礼节的项目也很多,比如称谓

称谓在传统社会可是极其讲究的。

不妨以曹操为例。

操,这是他自己在长辈面前的自称,也是卑称。

孟德,是别人对他的尊称。

不过,能够使用这种称谓也要有资格:要么辈份和地位比他高,要么是同辈朋友,比如袁绍。

下级,原则上只能称他的官职,比如将军、司空、丞相。

如果是平民百姓,得叫长官。

曹操当了司空以后,则要叫上官。

那么,曹大人,可以吗?

抱歉,不可以。

因为在汉代,大人是称呼父母和父辈的。

曹营的人称他主公,可以吗?

也不可以,因为这个称谓是刘备专用的。

当然,曹公,是可以的,但要在他当了司空以后。

这时,也可以面称明公。

明,是美称。

所以,县令尊称明廷,郡守尊称明府,也叫府君。

州牧和刺史,则叫使君。

曹操便对刘备说: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!

封侯以后,也可以叫君侯。

关羽封汉寿亭侯,便被称为君侯。

连名带姓地叫,就最不礼貌。

如果大喊一声:曹操!多半是打上门了。

但是在天子面前,又必须直呼其名:曹操。

曹操自己,则要自称臣操,不带姓。

讲究吧?

不过,称谓虽然复杂,原则也只有一个字:

孟子说:

恭敬之心,人皆有之。

恭敬之心,礼也。

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 

民间的说法则是:

人敬我一尺,我敬人一丈。

由此可见:

仁,就是爱与爱的回报。

礼,则是尊重与尊重的互动。

敬的表现也只有一个字:

也就是说,尊重必须表现出来,叫礼貌。

礼貌也有两种:格守礼节和发自内心。

比如子夏问孝,孔子的回答就是:

色难

也就是说,真心诚意并且始终如一地和颜悦色,不容易。

所以,归根结底,礼的本质,就是爱与尊重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68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