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 
 
  《孟子·离娄上》里有则故事:
 
  有个齐国人问孟子:男女授受不亲,是礼吗?
 
  孟子说:是的。
 
  男女授受不亲,就是说,除非母子、夫妻,男女之间哪怕传递东西,也不能手碰到手。
 
  因此那人又问:嫂子掉进水里,伸不伸手?
 
  孟子说:这时还不拉一把,禽兽不如。
 
  那人说:天下掉进水里了,先生怎么不拉?
 
  孟子说:这是什么话!天下又不是嫂子。拯救天下只能依靠道,阁下莫非要我用手吗?
 
 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。实际上,所谓“嫂溺,则援之以手乎”原本是一个伪问题,那个齐国人也知道孟子会作肯定的回答,这样他才能提问:今天下溺矣,夫子之不援,何也?
 
  只不过,他被孟子怼回去了。
 
  但也可见,人人都认为人道主义救援毋庸置疑。
 
  为什么呢?
 
  因为人人都有同情心。
 
  同情心在孟子这里,又叫:
 
  恻隐之心
 
  恻和隐的意思都是伤痛,所以恻隐之心也就是伤痛之心,但不是说自己。自己受了伤肯定会痛,难得的是别人受伤自己也痛,这就是恻隐之心。
 
  别人受伤,为什么自己会痛呢?
 
  因为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
 
  也由于将心比心,推己及人。
 
  所以叫同情心。
 
  同情心非常重要。有同情心,才能真正做到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因为只要心存恻隐,伤害虐待别人 的时候自己就会疼,会下不了手,叫于心不忍。
 
  所以,也叫不忍之心。
 
  不忍之心是发自内心的善,也是天性中良善和道德的底线,叫做天良。
 
  孟子之所以认为齐宣王可教,就因为他不但心存恻隐,还能体现在动物身上。
 
  某天,有人牵着一头牛从堂下走过。
 
  牛边走边流泪,浑身哆嗦。
 
  宣王问:这头牛要牵到哪里去?
 
  那人说:牵去宰了,衅钟。
 
  衅读如信,是一种祭祀仪式。
 
  具体地说,就是用鲜血涂抹某种器物。 涂在铜钟上,便叫做衅钟。 抹在战鼓上,则叫做衅鼓。 衅鼓要杀俘虏,衅钟要杀动物。那头牛被牵着走过堂前,就是要拿它的血涂抹青铜铸造的钟。
 
  牛虽然不会说话,却也知道死到临头,所以流着眼泪哆嗦。
 
  齐宣王说:放了它吧!我实在不忍心看它哆哆嗦嗦的样子,毫无罪过却要去死!
 
  那人问:废除衅钟的仪式吗?
 
  宣王说:那怎么行!换只羊好了。
 
  结果就换了羊。
 
  孟子说:老百姓都认为大王小气吧?
 
  宣王说:可不是嘛!不过我们齐国再小,寡人也不至于连一头牛都舍不得。实在是不忍心看着它哆哆嗦嗦地无罪而就死地,这才换成了羊。
 
  孟子说:老百姓这样讲,并不奇怪,毕竟大王是用个头小和价钱低的,换了个头大的。何况要说“无罪而就死地”什么的,牛和羊又有何区别?
 
  齐宣王笑了。
 
  他说:寡人自己也讲不清是怎么回事,稀里糊涂就做了那样的决定,完全没有去算那些账。看来,也只好让老百姓说三道四,认为寡人吝啬小气了。
 
  孟子说:没关系。事情其实很简单,就是大王只看见了牛,没看见羊。看见羊,同样也会于心不忍。因此微臣要恭喜大王,大王可以成为世界领袖了。
 
  这是人性当中最基本的善的可能。
 
 
  其余三种是:
 
  羞恶之心:对不道德的行为感到羞愧和憎恶。
 
  恭敬之心:自己谦卑,尊敬他人。
 
  是非之心:希望弄清是非曲直。
 
  孟子认为,这些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。
 
  他说:
 
  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;
 
  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;
 
  恭敬之心,人皆有之;
 
  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
 
  孟子认为,这就是共同人性。
 
  有共同人性,就有共同价值。
 
  比方说,仁义礼智。
 
  恻隐之心就是仁。
 
  羞恶之心就是义。
 
  恭敬之心就是礼。
 
  是非之心就是智。
 
  孟子还说,仁义礼智并不是外部世界强加的,而是每个人固有的,只不过大家没怎么注意而已。因此只要努力追求,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,成为圣贤。
 
  相反,如果舍弃向善的可能性,则成为恶人。 这就叫:
 
  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。
 
  在中国思想史上,孟子是最早提出共同人性的。从共同人性延伸到共同价值,他更是第一人。不过,孟子说的这些,真是人类天生就有的吗? 就连狗狗,也不是见了谁都摇尾巴。
 
 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一起来讨论讨论。
 
  (本文图,胡永凯绘)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4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