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〇 李雪健饰演的乾隆

 

这个“乾隆”不好演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《觐见》这集讲的,是一件有些尴尬的事。

没错,马戛尔尼访华

 

故事以前讲过。

简单地说,就是乾隆五十八年——公元1793年,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在中国进行了一次失败的外交活动。他们兴致勃勃而来,灰不溜秋而去,大清帝国则依然故我。如此结果,无疑是悲剧性的:

英国人没能实现他们建立两国外交关系和进行通商贸易的目的。

中国人失去了一次深入了解工业革命之后西方文明的机会。

当时东西方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失之交臂。

两边都亏了。

那么,为什么呢?

 

良好的开端

 

应该说,开始还是不错的。

英国国王派出的,是一位有着众多头衔的老外交家:

 

国王陛下顾问

前驻俄大使

马德拉斯总督

巴斯勋爵

白鹰荣誉团骑士

高级贵族

乔治·马戛尔尼

 

〇 纪录片《中国》 马戛尔尼形象


使团的规模也大,成员多达上百人,加上水手大约七百,单单上船登记就花了好几天。马戛尔尼乘坐的狮子号更是英国皇家海军一流军舰,舰上大炮就有六十四门。随船携带的礼物装成了六百箱,总价值高达一万三千英镑。

 

更何况,出使的目的,被说成是为乾隆皇帝祝寿。

英王乔治三世还以“大不列颠、爱尔兰和法兰西国王,海上霸主,正统宗教捍卫者”的名义,祝中国皇帝万寿无疆。

至少,在英国人看来,自己诚意满满。

可惜,乾隆皇帝没有感觉。

事实上,作为天朝上国,曾经接待过的使团不要太多。

结果,正如纪录片的解说词所说:

在乾隆眼里,这只是众多使团中比较麻烦的一个,并没有什么特别。

 皇帝也有资格自我感觉良好。

实际上马戛尔尼来华前,大清的国家财政收入,平均每年有四千四百多万两银子,十八行省的人口三亿三千三百万。乾隆在位的年头也正在接近祖父康熙,耳朵旁边却清静得多,或者准确地说只有颂歌,没有逆言。

那么请问,他又为什么要对“洋鬼子”敞开国门?

这种心态,雪健老师不用一句台词,就不动声色地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 

麻烦就麻烦点吧,朕恩准了。

大度的皇帝甚至要求地方官热情接待。

地方官也忠诚执行了圣上的旨意。

 

这简直就是相见甚欢。

不过,麻烦还在后面。

 

观念的冲突

 

麻烦起于觐见礼。

大清帝国的高级官员告诉马戛尔尼,按照外邦藩属觐见中华天子的规矩,英国使团应该行三跪九叩之礼。皇帝甚至设身处地给出了解决方案:西洋人用布扎腿,跪拜不便,那就在叩见时暂时松开绑腿布,行礼后再绑上就是。他还说,如果对方固执己见,那是会让其他藩部使臣看笑话的。

马戛尔尼断然拒绝。

因为他见到自己的国王,都不会这样。

再说,英使也不认为自己是外邦藩属。

英国与大清,是平等的两个主权国家。

结果,交涉很不愉快。

 

这就等于鸡同鸭讲。

讲不通,还因为游戏规则不同。

英国人认为:处理关系应该靠法。

大清朝认为:处理关系应该依礼。

不过这反而好了。

结果,尽管在乾隆皇帝看来,那些“贡使”不懂规矩,强悍无礼,他仍然表现出天朝上国君主应有的雍容大度,甚至对副使斯当东的儿子小斯当东,给予了特别的关爱和特殊的礼遇。

如果跟“野蛮人”计较,岂非自己不文明?

 

 

乾隆看小斯当东的眼神,竟然是慈父般的。

观念的冲突能有这样的结局,已经是万幸。

 

背后的原因

 

然而算下来,还是大清吃亏。

事实上,主动提出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的英吉利绝非什么蕞尔岛夷,而是已经取得了海上霸权的大帝国,工业革命的带头人。早在马戛尔尼访华之前,他们就有了以发明者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的纺织机,后来又有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。

使团带来的,正是可以展示“欧洲科学和艺术进步”的礼物。

乾隆皇帝却不屑一顾。

当然,也没有了解对方国情的兴趣。

也许,正如纪录片的解说词所说:

对于英国正在发生的那些变化,乾隆皇帝可能知之甚少。一个幅员辽阔的自给自足的大国,似乎完全可以不必理会一个遥远的岛国在做些什么。

更何况,经过康熙、雍正和乾隆祖孙三代的治理,大清帝国社会稳定,制度日趋完善。历朝历代都发生过的问题,他们至少在技术层面上都解决了。没有外戚干政,没有宦官乱政,没有藩镇割据,没有亲王造反,鳌拜之后无权臣,雍正之后无夺嫡。民族问题和民生问题,也解决得最不错。

大清帝国,没有理由怀疑自己。

相反,他们要做的,是充分地展现信心满满。

不信请看雪健老师脸上,正是那样一种表情。

 

因此,在打发了这些“不识好歹”的“岛夷”后,乾隆皇帝耐心地告诉他们:天朝物产丰富,无所不有。念尔远涉重洋来此,姑且收下贡品,其他免谈。

这已经是很给面子了。

想想也是,没有纺织机,上流社会的衣装照样花团锦簇;没有蒸汽机,不是也没耽误皇帝南巡、官员赴任、读书人进京赶考和老百姓生孩子吗?

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,可是几千年如此啊!

这样看,乾隆皇帝好像也没错。

英国人也一样。

他们要求作为主权国家平等交往,难道不对?

当然,中英双方,也谁都没赢。

 

历史的惆怅

 

的确,这是一次没有胜利者的斗争。

同样,这也是没有过错方的冲突。

因此,它是悲剧性的。

什么叫悲剧?

 

悲剧就是冲突双方在站在各自的立场都没错,放在一起却是矛盾的。

 

康德将这,称为二律背反。

人类社会只能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前行,这就是历史的惆怅。

 

本文所引截图和视频,均已得到授权。
 

关于马戛尔尼访华,详情请看《易中天中华史》第23卷《大航海时代》和湖南卫视、芒果TV和伯璟文化出品的纪录片《中国》第二季第八集《觐见》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45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