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 
缘起
 
写完《封城不是难堪日,疫后方为大问题》之后,原本就不想再谈这个话题了。我只想尽快翻篇,回到过去的日子去。受苦受难的湖北武汉人,也好不容易才迎来阳光灿烂,更不想坏了他们的心情。
可惜,树欲静而风不止。
连续三天,至少有三家自媒体出现了这样的标题:
 
抱歉!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来着?
何况这个标题也太吓人了,好像谁不站在方方一边谁就“不是人”似的,这哪儿成啊?
我相信,原作者也没这个意思。
标题党,不是这样做的。
强行栽到我头上,就更不能不澄清。
没奈何,也只好说说方方日记
 
日记
方方的日记该不该出海外版,支持的、反对的和认为可以理解的,其实都已经表达得很充分了,我没有什么新鲜见解。只想说,我愿意善意地相信,对立双方的绝大多数是真诚而善良的。喜欢的是真喜欢,反感的是真反感,没什么人带节奏,也带不了。这么多人卷了进来,背后必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原因。单凭主观愿望就能造这么大的势,做这么大的局,这人只怕还没有生出来。
不过事已至此,解决问题的办法恐怕也只有一个,那就是将各种意见,包括支持的、反对的和认为可以理解的,更包括方方自己的答辩结集出版,让世界听到不同的声音。
中文版的书名,我没想好。
德文版,可以叫做:
 
Kritik  der  Fangfang  Tagebuch
方方日记批判
 
为什么是德文呢?
因为德文的Kritik(批判)本意是一般研究。这里说的“一般”不是“不怎么样”的意思,一般研究也不意味着批判的对象是坏东西,比如康德的:
 
Kritik  der  Urteilskraft
判断力批判
 
判断力,无所谓好坏吧?
方方日记,当然也可以见仁见智。
大家都出外文版,也很公平。
至于出版经费,我是没有的,哪位愿意赞助?
 
 
问题
 
其实,远比方方日记值得关注的,是《环球时报》最近的社评:
官方媒体说话谨慎,用了“或有”的说法。
其实,哪里只是或有?是肯定有,还很大。
比如:
 
新冠肺炎引发的危机很可能刚刚开个头
疫情看来不会很快结束
一些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动物正在成为病毒的新宿主
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反复冲击
 
也就是说,弄不好这是个持久战。
还有:
 
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
世界经济格局前所未有动荡
中国复工复产的条件出现紊乱
 
也就是说,弄不好正常生活都成问题。
当然,如果弄不好。
我是希望弄得好的。
至于国际政治风险,就不说了。
清楚了吧?这事更值得关注吧?
怕不怕由你,反正我是怕了。
因此我想说:
 
翻船并非绝无可能。
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,船翻了对谁都没有好处,除非你有直升机,甚至得有太空船,因为全人类也都在同一条船上。
还是同舟共济为好。
所以,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共识。
 
共识
 
关于共识,社评的说法是:
 
真实团结,塑造共识
 
这当然是对的,只是有点难。
网上吵成一片,对立倒很真实,共识怎样才能也真实呢?
那就提点个人意见,仅供参考:
 
新冠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。
大敌当前,需要齐心协力,至少也不能制造矛盾。
因此,制造族群对立和挑动斗争的行为都不可取。
当然,塑造共识不等于和稀泥,对于“中国病毒”和“武汉肺炎”之类的说法就必须坚决反对。
 
疫后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的复苏和心理伤痛的抚平。
因此,这次危机所表现出来的公众大的不满一个都不能忽视(这话是照抄《环球时报》的,就不解释了)。
 
共克时艰不能平均分摊。
困难有大小,能力也有大小。困难小能力大的要多让点利,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要帮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活下去。大部分企业能活下去,外来务工人员才能活下去,社会也才安定团结。
 
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员。
比如:外交相信崔天凯,抗疫相信张文宏。
 
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:
 
达成共识,并不等于观点一致。
你说你的,我说我的,大家都都能自由言说,也是共识。
各说各话,总比互骂脑残好。
 
就说这些吧!
诸位赞成吗?
赞成的请举手!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65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