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历史学家田余庆老先生说过,曹操是一个自己就具有戏剧性的复杂人物。不过,拍摄未成年人也要观看的动画电影,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表现暴力、血腥、残忍、狡诈、色情。就连他玩弄权术,也只能藏起来。

藏在哪里呢?

彩蛋。

 

史实

片尾彩蛋,曹操烧了私通袁绍的密函。

这是于史有据的。

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说:

公收绍书中,得许下及军中人书,皆焚之。 

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说:

公云:当绍之强,孤犹不能自保,而况众人乎! 

这件事常常被理解为曹操的宽宏大度,其实不是。

首先,私通袁绍的既有朝廷官员,也有自家将领。如果立案侦查,肯定会兴起大狱,拔出萝卜带出泥。

结果是什么呢?

只怕案子还没查清,一大堆人已经反了。

既然查不得,不如不查。

此其一。

其二,既然决定不查,又不如做个人情,一把火烧了。

这就可以收买人心。

所以,单单这件事,就体现了曹操的心机和复杂性。

然而对于编剧,这点复杂性远远不够,必须添油加醋。

 
 

剧本

我的剧本是这样的:

【时间条】十五天后

【地名条】许都 

广场,堆着密封的简牍,文武百官站在前面。

曹操:诸位!这些都是跟袁绍私通的密函,从他大帐里缴获的。有人想看看是谁写的,或者领回去吗?

文武百官低头不语。

曹操:那要不看看吧!仲康!

许褚抱起密函,给文武百官看。

文武百官低头不语。

曹操:上面没名字,有封泥,没开过封,看不出来是你们谁写的。

文武百官低头不语。

曹操回头,边走边说:我也不知道。没看过,也不想看。那时候,袁绍人多势众,马壮兵强,本人都不能自保,何况你们呢?

文武百官低头不语。

曹操走上台阶,回头:依孤看,烧了!

必须承认,这段剧情的设计有点问题。

有什么问题呢?

看懂其中奥妙,要有文史知识。

 

知识

汉代的文书信函,如果用简或者牍书写,发送之前都要封起来,一件一封。

因此,信件便以封为计量单位。

写封信的说法,也从这里来。

封信函的东西叫检,也叫封检,木字旁。事实上它就是木制的片状物,向上的一面有凹槽,凹槽上面又有三道细槽。凹槽之外的地方写发件人、收件人以及通过什么方式送达等信息,有的还要规定时间,相当于现在的信封。

把封检和简牍联系起来的叫缄,丝字旁,实际上也就是绳子。捆绑的时候,这绳子必须嵌入凹槽上面的细槽,绳结也必须系在凹槽部位。然后,将封泥压上去封死,并且盖上印章。这样一来,只有剪断封绳或破坏封泥,才能拆封。

现在,问题来了。

 

问题

1

问题一

这些密函的封检上面,为什么没名字,有封泥?

2

问题二

封检上面没名字,有封泥,曹操说他没看过,也不想看,那他怎么知道这是朝廷官员私通袁绍的密函?

3

问题三

袁绍看过没有?如果也没看过,为什么不看?如果看过,这些简牍为什么又是封起来的?


 

有一种可能,袁绍也看过,曹操也看过。曹操看完以后又封了起来。

那么,封泥上用的印,该是谁的?

但可以肯定,那些朝廷官员根本不敢去看去查验。

曹操赌的,就是他们不敢看。

实际上,缴获密函是在官渡,焚烧密函是在许都。

表面上的原因是:既然要收买人心,或者表现宽宏大度,那就必须当众焚烧密函,也就当然得从官渡到许都,中间隔了十五天。

但,这里面有时间差,有地点差。

这十五天,曹操就没干点什么?

因此,我们甚至还可以问:曹操烧的,当真是私通袁绍密函的原件吗?

诸位不妨当成职场游戏来猜猜。

不管猜出来什么,都请留言。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87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