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自由选择

是那个时代最让人向往的地方

 

问:现在请谈谈你写《曹操》的倾向性。

答:历史小说的倾向性有个前提,那就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。事实判断一定要先于价值判断,而价值判断又包括道德判断和审美判断。同意吗?

 

问:同意,请往下说。

答:东汉末年毫无疑问是乱世。然而正因为乱,就给了很多人以机会,包括乘势而起的天下枭雄,也包括追随辅佐他们的。这里面有一点很重要,那就是谁跟谁,比如关羽死忠刘备,周瑜死忠孙权,都是自选的。自由选择,是那个时代最让人向往的地方。

 

问:那又怎么样呢?

答:就没有人敷衍了事,个个都尽显风采。反过来也一样。枭雄们在选择部将和谋士时,也不会挑差劲的,哪怕蛮不讲理如董卓,心胸狭窄如袁绍。当然,董卓并不是莽汉,毋宁说智勇双全。袁绍亦非小人,反倒是风度翩翩。他们最终失败,除了因为曹操太厉害,也因为董卓不能适应文官政治,袁绍听不进不同意见。总之他们都不孬,也不怂。这就是事实判断。

 

问:这个判断,对你的写作有什么意义?

答:就能把战争和权斗写得荡气回肠。

 

冷兵器时代的决战

其实就是打群架

 

问:这本书里战争场面多吗?

答:不多,但比较全。有骑兵和步兵的协同作战,也有将领和将领的单挑,还有水战,都是根据文献记载再合理想象的。比如赤壁之战中的第一战,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中只有一句话:

初一交战,公(曹操)军败退,引次江北。

怎么打的,怎么败的,都没记载,可不只能想象。

 

问:凭空想吗?

答:那哪儿成!根据当时舰艇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去想。

 

问:场面最大的是哪次?

答:汴水之战。这是曹操的首战,而且打了败仗,自己还中了箭。曹洪让马就是在这回。不过,正史记载董卓派出的是徐荣,我改成了吕布。徐荣谁认识?这些地方不必较真。小说嘛!可以移花接木,张冠李戴。

 

问:写得最简单的呢?

答:官渡之战。前期的酝酿和决策时间很长,后续情节也复杂。但是决战很简单:曹操佯攻他处,带兵到袁绍后营。等到前营受到攻击,他把偷来的幕府大旗一举,喊声:袁绍被擒,帅旗在此,那边就溃不成军,落荒而逃了。

 

问:这不合理吧?

答:哈哈!实话告诉你,冷兵器时代的决战,其实就是打群架,比的是斗志,尤其是统帅的。孔子说: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这里说的夺帅,指的就是帅旗。帅旗被敌人夺走,战士就斗志全无,只能作鸟兽散。

 

我这本书中

没有一个人物是猥琐的

 

问:战争原本充满阳刚之气,权斗就不能吧?

答:也能。我这本书里的权力斗争,同时也是路线斗争。比方说,人事制度应该唯才是举,还是要看门第?曹操成为魏王之后,要不要代汉?围绕这两个焦点展开斗争,即便用了阴谋,格调也不会太低。此其一。

 

问:二呢?

答:两汉原本就是大气磅礴的时代。鬼鬼祟祟、肮脏下流的权斗,主要发生在明清两代,宋都不这样,你去看《水浒传》就知道。所以,我这本书中,没有一个人物是猥琐的,不管他是正派、反派、什么派。

那个时代,有坏人、恶人、狠人,没有猥琐的。

这是一种审美判断。

 

问:贾诩,好像有点自私,也很滑头吧?

答:自私,滑头,但不猥琐。表面上看,他没什么坚定的立场。谁请他出谋划策,他就为谁谋划。帮过董卓,也帮过刘协;帮过张绣,也帮过曹操。但这不是投机取巧,是坚守谋士的职业道德。而且,他还有“贾诩三原则”:受人之托,忠人之事;先保自己,再帮别人;好话未必说尽,坏事不可做绝。这样的人,怎么会猥琐?他是凉州荒野上孤独的狼,不是国库地窖里的老鼠。

 

问:郗虑,怎么样?

答:更不猥琐。比如他杀边让:

边让当然想不到,自己竟会被绑架。他更想不到,绑架他的人竟是郗虑。此刻,在这隐秘的墙角,他的头罩被揭开,清楚地看见郗虑面无表情地背着手,浑身上下都是阴森森的杀气。

“郗虑,你把我绑到这里,想干什么?”边让说。

“当然是杀了你。”郗虑冷冰冰地。

“你敢!这是谋杀。”

“那又怎样?”

“光天化日,没有王法了?”

“莫非先生喜欢被当作罪犯公开处决?”

“你好歹也是士人,为什么要助纣为虐,为虎作伥?”

“因为士人并不完全相同。”郗虑凛然说道,“有豪门之士,也有寒门之士。袁本初他们,就是维护豪门的。只有曹兖州,才能让寒士翻身出头。此其一。又有浮夸之士,也有实干之士,此其二。若只是自命清高,口出狂言,倒也罢了。如果碍事,必当除之。”

“那你总应该知道,士可杀不可辱。”边让说。

“当然,所以才不让你上刑场。到那儿得跪着,现在请坐!”

边让整理了衣冠,两腿张开坐在石墩上,满脸傲然。

“麻利点,不要让先生太痛苦。”郗虑命令卫士。

这可以叫狠毒,叫冷血,但不猥琐。

再说一遍,是否猥琐,是审美判断。

 

问:刘备呢?他可是喜欢哭。

答:罗贯中让哭的。历史上的刘备,名为宗室,其实草根,要啥没啥,却人见人爱,花见花开,难道没有个人魅力?我对他的人设,是通情达理,特别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,具有亲和力,还礼数周全。他自己苦出身,所以对曹操在黄巾军中收养的那个孩子也特别有感情。我笔下的刘备,情商很高。

 

我对笔下的所有人物

都抱有历史之同情

 

问:吕布怎么说?

答:这人好色,却不是色中饿鬼,不猴急猴急,也不霸王硬上弓,那就不会猥琐。他要猥琐,关云长会替他挡箭?

 

问:还有这事?谁说的?

答:我编的。吕布投降后,曹操说他欠自己三箭。关羽听了挺身而出,说是愿挡两箭,因为欠两份情。这一段很好看的,哈哈!

 

问:反复无常,认贼作父,总是吧?

答:是,但不猥琐,因为他很坦然,甚至理直气壮。吕布走投无路时,我让他对妻子悲愤地说了一段话:
 

都骂我忘恩负义,三姓家奴。真是活见鬼!我忘谁的恩,负谁的义了?告诉你吧,我连亲爹娘的面都没见过,我连这个吕是跟谁姓的都不知道!我只知道,在这人世间唯有心更狠,手更辣,才活得下去。我从小就清楚,你明白吗?

说完这话,吕布就向曹操投降了。

他认为,自己投降,老婆孩子就能保命。

曹操后来,也果然善待吕布的家眷。

 

问:你同情吕布?

答:我对笔下的所有人物,都抱有历史之同情。比如琅琊王。

 

问:琅琊王是谁?

答:这又是一个“三国迷”注意不到的,在《后汉书》中有传,建安二十一年被杀。在本书中,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这家伙胆小怕事,弄巧成拙,断送了自己的性命。虽然窝囊,却不猥琐。同案的蒋干更是。

 

问:蒋干?盗书的那个?

答:盗书是罗贯中编的,蒋干见周瑜是在赤壁之战以后。不过,罗贯中编得,我也编得。我安排了他骂曹操。哈哈,蒋干骂曹。

 

问:不是祢衡击鼓骂曹?

答:我非常讨厌祢衡。他骂曹操,并非出于正义感,完全是自我膨胀,所以连荀彧也骂。因此,尽管这人也不猥琐,但没意思,在本书中就不出现了。他的某些言论,移到了孔融身上。哈哈,他们不是互相欣赏吗?

 

我还是主张相信道义的力量

 

问:刚才说到荀彧,你怎么写他?

答:当然是正面形象,代表着道义的力量。曹操对他,既敬重,又忌惮。在本书中,他跟曹操合作是事先讲了条件的。

“将军为什么要匡扶汉室?”荀彧问。

“身为汉臣,理当如此,难道匡扶匈奴,或者去做流寇?”

“那么请问:如何匡扶汉室?”

“先灭董卓,再迎天子,还于旧都,则天下可定。”

“之后呢?”

“功成身退,回谯县去。”

“不会成为董卓或者王莽?”

“这我可不敢保证。”曹操笑了起来,“先生别忘了,曹操现在才是个郡守,能活到哪天都不知道。不过先生的话,记住了。”

“也是。荀彧想得太多,却不能不想。”

然后,他闭上眼睛,不再说话。

曹操也不勉强,起身陪同荀彧从后舱走到了船尾。渡船显然一直漂在水上,河风也不那么凉。坐在船板的摇橹人见他们走出,懒洋洋地站起来准备开船。曹操却走过去说:“我来送先生去颍川。”

“官长,”摇橹人说,“扮了船主,又来夺我橹?”

“怎么,不行吗?”曹操说。

“那船钱怎么算?”

“照算。”曹操答,说完便过去夺橹。

渡船突然晃动,摇橹人掉进了水里,又用手抓住舱舷。荀彧赶紧伸手,但拉不动。曹操也伸出手去,一起将那人拉了上来。

“请问,他是自己掉下去的,还是将军撞下去的?”

荀彧看着曹操问。

“有区别吗?反正是下水。”曹操哈哈大笑,“先生,这位是部属满宠,字伯宁,水性好着呢。”

“满宠参见先生!”满宠拱手。

“无案不破满伯宁?久仰!”荀彧赶紧还礼。

“先生既然识破,为什么还要拉他一把?”曹操问。

“见死不救,还是人吗?”荀彧答。

“现在,天下已经掉进水里了,先生是否援之以手?”见荀彧不说话,曹操再问:“如果一个人拉不上来,该不该两个人联手?”

“但是孟子说,天下掉进水里,只能援之以道。”

“这正是有求于先生的。”曹操躬身拱手。

荀彧归曹后,两个人的关系也不是君臣,毋宁说是合伙人。曹操的事业,有一半是他的。因此,当理念发生分歧,渐行渐远之后,尤其是荀彧认为触碰了他的底线时,结局就不可避免是悲剧性的了。

 

问:为什么是悲剧?因为荀彧自尽吗?

答:自尽只是结果,关键在于分歧的性质。黑格尔说过,悲剧就是善与善的冲突。也就是说,冲突的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,都是有道理的。荀彧反对曹操封公建国,自有他的道理。因为王莽篡汉,就是从封公开始。但,你不能反过来说曹操就是理亏的。不妨听听他们最后的一段对话:

说着说着,曹操又自称孤了。

“那好,有句话一直想问,可能直言相告?”

听曹操这样说,荀彧反倒冷静下来。

“问!”曹操又从食盒里拿出东西吃。

“外间纷纷传言,丞相杀吕伯奢时,声称宁可我负天下人,不可天下人负我。这话我原本不信,明公莫非要自证其有?”

“是吗?还有这说法?文若不说,孤真不知道。”

“那么,这句话,有,还是没有?”

“文若说呢?”

“我敢断言,当时一定没说。但不敢断言,后来就没想。”

“想没想过,有区别吗?难道非得诛心不成?”说到这里,曹操满腔悲愤,“孤明明想要做周公,可是听文若的意思,好像天下人偏要说孤是王莽。这是孤负了天下人,还是天下人负了孤?”

“明公不负天下人,他们又为何要辜负明公?”

“啊?你也这么说?”曹操简直就要出离愤怒,“宁我负人,勿人负我,一个人而已。怎么到了他们嘴里,就成了天下人?”

沉默。荀彧一言不发。

“那好,请问谁是天下人,他们又在哪儿呢?要我说,在许都也在成都,在冀州也在凉州,在庙堂也在山野,在市井也在疆场。这么多的人啊,难道都会异口同声,说我曹操辜负他们了吗?”

还是沉默,荀彧等着曹操说下去。

“看看军营里面那些厉兵秣马,准备慷慨赴死的将士们吧!看看田间地头那些挥汗如雨,辛勤耕耘的农夫们吧!再看看织布机前那些日夜穿梭,腰酸背痛的织女们吧!他们才是天下人。世家大族,衮衮诸公,有谁听过这些人的声音,又有谁问过他们呢?天下者,天下人之天下也,难道就该归于一家一族,非姓刘不可吗?”

荀彧瞠目结舌,无言以对。

“答不上来是吗?”曹操的语气变得冷漠疏远,甚至陌生,“看来你的心里并没有什么天下人,只有一个人。也罢,也罢,天下事了犹未了。荀令君可以回去休息了。夜寒风大,不要伤了身子。”

听见最后称呼自己的那三个字,荀彧感到透心凉。

当天晚上,荀彧就自尽了。

 

问:荀彧之死,对曹操影响大吧?

答:当然,尽管他该怎么做还怎么做,但是荀彧的影子挥之不去,直到曹操的最后时刻。

大雪纷飞,寒风凛冽。洛阳郊外前往北邙的途中,为关羽送葬的队伍走在雪地上。曹操已经不能扶灵,坐着小车跟在灵车后面。走着走着,他的眼前浮现出送别荀彧的场面:城门洞开,道路两旁是白衣白甲列阵的战士,举翣的卫士和其他随行人员浩浩荡荡。

眼前好像又有落叶飘下来,曹操突然叫了一声:“文若?”

听见曹操的声音,队伍停了下来。

曹操下车,颤颤巍巍向前面走去。

董昭、许褚和曹朗等人赶紧从后面过来。

“这里面是文若吗?”曹操抚着灵车问。

“殿下,是关云长。”董昭说。

“不是文若?”

“不是。”

问:这样写,有你的倾向性吧?

答:没错,那就是主张相信道义的力量,无论这力量能不能起作用。当然,天下是不是一定要姓刘,现代人会有不同看法。但,古人认为那就是道义,我们也只能尊重。过去一讲到“三国”什么的,不少人立即想到的是权谋,很不好。不过,正如恩格斯所说:作者的见解愈隐蔽,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。现在作品已经奉献给诸位,我就不要多说了。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易中天

易中天

144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

知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。

文章